肺癌作為全球范圍內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惡性腫瘤,精準診斷對治療方案選擇和患者預后意義重大。在肺癌診斷過程中,細胞角蛋白(CK)標記物憑借其獨特的表達特性,為腫瘤的鑒別與分類提供了關鍵信息。
細胞角蛋白概述
細胞角蛋白是上皮細胞骨架的重要組成部分,種類超過 20 種,依據酸堿屬性分為堿性 / I 型(CK 1 - 8)和酸性 /Ⅱ 型(CK 9 - 20),又可進一步劃分為低分子量(LMW)和高分子量(HMW)CK。不同類型的 CK 在正常組織和腫瘤組織中呈現出特異性的表達模式,這使得它們成為肺癌診斷的重要分子標志物。
廣譜 CK 染色在肺癌診斷中的關鍵作用
廣譜 CK 染色在肺癌診斷中發揮著關鍵作用。AE1/AE3、KL1、MNF116 和 OSCAR 等雞尾酒抗體,能夠與不同類型的 LMW CK 和 HMW CK 發生反應。在肺癌診斷場景中,對于形態學未分化的腫瘤,若呈現彌漫性和強細胞質 CK 染色陽性,基本可確定癌的診斷。在腺癌和鱗癌中,廣譜 CK 染色顯示彌漫性胞質陽性;小細胞癌則以核周和點狀表達為特征,但也可能出現彌漫性細胞質染色。然而,部分淋巴瘤、滑膜肉瘤等腫瘤也會表達 CK,此時就需要借助其他譜系特異性標記物進行進一步鑒別診斷。
CK 標記物在肺癌亞型診斷中的特點與局限
1.CK5/6 與肺鱗癌診斷
在肺癌的具體亞型診斷中,不同 CK 標記物各有其特點和局限性。CK5/6 在肺鱗癌診斷方面具有一定價值,它能對支氣管和細支氣管基底細胞進行染色。在手術標本診斷中,CK5/6 對鱗癌的敏感性和特異性分別可達 98% 和 82% ,但彌漫染色時敏感性降至 90%,特異性升至 97%。由于在腺癌中也有 18% 的表達率,且在間皮細胞和間皮瘤中同樣表達,所以不能單獨用于肺鱗癌的診斷,需要結合如 p40 等更敏感和特異的標記物。
2.CK7 的應用局限
CK7 在肺癌診斷中的應用存在一定局限性。雖然它在支氣管上皮等多種細胞中表達,且幾乎能染所有的肺腺癌(黏液腺癌陽性率稍低),但超過 1/3 的鱗癌也呈 CK7 陽性,這大大降低了其對肺內譜系區分的特異性。因此,不推薦將 CK7 用于鑒別腺癌和鱗癌。對于 CK7 彌漫性陽性,但 TTF1 和 p40 均陰性的非小細胞癌,不能簡單診斷為 “可能腺癌”,而應稱為非小細胞癌,非特指(NSCC,NOS)。此外,CK7 也無法用于區分肺腺癌和間皮瘤,因為大約 90% 的上皮樣間皮瘤也會強表達 CK7。
3.CK 標記物與小細胞肺癌診斷
在小細胞肺癌(SCLC)的診斷中,CK7 和 CK5/6 作用有限,CK7 在小細胞癌中多呈陰性或局部陽性,僅約一半的 SCLC 會染色。相比之下,廣譜 CK 更適用于 SCLC 的診斷。而 CK20 在肺癌診斷中,主要與具有黏液性特征的肺腺癌相關,浸潤性黏液性腺癌、膠樣癌和腸型腺癌等通常會共同表達 CK20 與 CK7,不過 CK20 在 SCLC 中主要為陰性,僅約 10% 的病例呈陽性,遇到此類情況需加做其他免疫組化檢測以排除轉移性 Merkel 細胞癌。
CK 標記物在間皮瘤和胸腺瘤診斷中的價值
1.間皮瘤診斷中的 CK 標記物
在間皮瘤和胸腺瘤的診斷方面,CK 標記物同樣具有重要價值。廣譜 CK 如 AE1/AE3、CAM52 和 MNF116 等,可識別幾乎所有的上皮樣間皮瘤和大多數肉瘤樣間皮瘤,CK5 或 CK5/6 也有助于上皮樣間皮瘤的診斷,但對肉瘤樣間皮瘤敏感性較低。
2.胸腺瘤診斷中的 CK 標記物
在胸腺瘤診斷中,廣譜 CK 和 CK19 在皮質和髓質上皮細胞中表達,不同類型胸腺瘤對 CK 的表達存在差異,這有助于胸腺瘤與其他縱隔病變的鑒別診斷。
細胞角蛋白標記物在肺癌診斷中具有重要意義,但由于大多數 CK 缺乏特異性,在實際應用中,需要結合腫瘤的形態學特征、患者的臨床信息以及其他相關檢測結果進行綜合判斷。對于肺癌小活檢病例,為節省腫瘤組織用于后續分子檢測,不建議常規使用廣譜 CK。深入理解 CK 染色模式和表達譜,合理運用 CK 標記物,能夠提高肺癌診斷的準確性,為臨床治療提供更可靠的依據。
產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