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羊紅細胞單克隆抗體基礎特性、制備流程與應用領域
瀏覽次數:103 發布日期:2025-7-1
來源:本站 僅供參考,謝絕轉載,否則責任自負
綿羊紅細胞單克隆抗體(sheep Red Blood Cell Monoclonal Antibody,sRBC-McAb)是針對綿羊紅細胞(sheep Red Blood Cell,sRBC)表面抗原制備的特異性單克隆抗體,在免疫學研究、臨床診斷及生物實驗技術中具有廣泛應用。以下從基礎特性、制備流程、應用領域等方面詳細介紹:
一、綿羊紅細胞(sRBC)與 sRBC-McAb 的基礎
綿羊紅細胞的抗原特性:綿羊紅細胞表面存在多種特異性抗原(如血型抗原、糖蛋白或糖脂類抗原等),這些抗原可作為免疫原刺激動物免疫系統產生抗體。在免疫學中,sRBC 常被用作 “模式抗原”,因其來源穩定、抗原性明確,且易于制備和操作。
sRBC-McAb 的特性:由單一 B 淋巴細胞克隆分泌,僅針對 sRBC 表面的某一特定抗原表位,具有特異性強、均一性高、可大量標準化制備等特點,克服了多克隆抗體(如兔抗 sRBC 抗血清)成分復雜、批次差異大的缺陷。
二、sRBC-McAb 的制備流程
免疫動物:通常選擇 Balb/c 小鼠作為免疫對象,用純化的綿羊紅細胞懸液(經生理鹽水洗滌去除雜質)通過腹腔或靜脈注射進行免疫。為增強免疫效果,可采用多次免疫(如初次免疫 + 加強免疫),間隔 1-2 周,最后一次免疫后 3-5 天取脾臟細胞。
細胞融合與篩選:
將免疫小鼠的脾臟 B 淋巴細胞與骨髓瘤細胞(如 SP2/0 細胞)通過聚乙二醇(PEG)或電融合技術融合,獲得雜交瘤細胞。
通過 HAT 選擇培養基(含次黃嘌呤、氨基蝶呤、胸腺嘧啶)篩選存活的雜交瘤細胞(骨髓瘤細胞因缺乏次黃嘌呤磷酸核糖轉移酶或胸腺嘧啶激酶,無法在 HAT 中存活,未融合的 B 淋巴細胞則自然凋亡)。
陽性克隆的鑒定與克隆化:
采用間接血凝試驗(IHA) 或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 檢測雜交瘤細胞上清液:若上清液能與 sRBC 特異性結合(如 IHA 中出現紅細胞凝集),則為陽性克隆。
通過有限稀釋法或單細胞克隆技術對陽性細胞進行克隆化培養,確保獲得單一細胞來源的穩定克隆株,可穩定分泌抗 sRBC 的單克隆抗體。
抗體生產與純化:
小規模生產可通過腹腔接種雜交瘤細胞,收集小鼠腹水,經離心、鹽析或親和層析(如蛋白 A/G 柱)純化抗體。
大規模生產可利用生物反應器體外培養雜交瘤細胞,從培養液中純化抗體,純度可達 90% 以上。
三、主要應用領域
免疫學基礎研究:
溶血空斑試驗(Plaque-Forming Cell Assay):作為檢測工具,用于定量分析機體產生抗 sRBC 抗體的 B 淋巴細胞數量(即空斑形成細胞),評估體液免疫功能。
補體結合試驗:sRBC-McAb 可與 sRBC 結合形成免疫復合物,激活補體系統導致紅細胞溶血,用于研究補體激活途徑及補體功能檢測。
臨床診斷與檢測:
自身抗體檢測:部分自身免疫病(如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患者血清中存在抗紅細胞抗體,sRBC-McAb 可作為對照或捕獲試劑,輔助診斷此類疾病。
血型相關研究:用于鑒定綿羊紅細胞表面的血型抗原,或作為 “橋梁” 抗體參與人類或動物血型系統的交叉反應分析。
實驗技術工具:
細胞分離與純化:通過 sRBC-McAb 包被磁珠或培養板,利用抗原 - 抗體特異性結合,分離或富集與 sRBC 有交叉抗原的細胞(如某些免疫細胞)。
免疫標記技術:將 sRBC-McAb 與熒光素、辣根過氧化物酶(HRP)等標記物結合,用于 sRBC 在組織或細胞中的定位、追蹤,或定量檢測樣本中 sRBC 的殘留。
疫苗與生物制品質控:
在某些疫苗(如病毒疫苗)生產中,sRBC 可作為 “指示細胞”(如病毒血凝試驗),sRBC-McAb 可用于驗證疫苗中是否含對紅細胞有破壞作用的成分,或評估疫苗的純度。
四、優勢與注意事項
優勢:
特異性高:僅針對 sRBC 的單一抗原表位,可避免與其他物種紅細胞(如人、兔、小鼠紅細胞)的交叉反應(需根據表位特性驗證)。
穩定性強:批次間差異小,適合標準化實驗或試劑盒生產。
注意事項:
表位特異性限制:不同 sRBC-McAb 可能識別 sRBC 表面的不同抗原(如糖鏈、膜蛋白),應用時需根據實驗目的選擇匹配的抗體(如需要凝集活性的抗體需針對紅細胞凝集相關抗原)。
保存條件:純化后的抗體需在 - 20℃或 - 80℃冷凍保存,避免反復凍融,以維持活性。
五、研究與應用意義
綿羊紅細胞作為免疫學研究中經典的模型抗原,其單克隆抗體的制備為免疫反應機制、抗體功能分析等基礎研究提供了精準工具。同時,在臨床診斷(如自身免疫病檢測)和生物實驗技術(如細胞分離、免疫標記)中,sRBC-McAb 憑借其特異性和穩定性,成為替代多克隆抗血清的理想選擇,推動了相關領域實驗方法的標準化和精準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