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聽自然,聲動未來:沃德精準亮相"聲景中國"研討會
瀏覽次數:194 發布日期:2025-7-10
來源:本站 本站原創,轉載請注明出處
近日,我司應邀參與由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中華環保聯合會青少年環境友好行動委員會(ACEF-YEFAC)、聲音藝術博物館等機構聯合主辦的 “聲景中國” 自然聲景保護跨界研討會。
本次會議聚焦人工智能在自然聲景監測中的創新應用,致力于推動生物多樣性保護與聲音藝術創作的深度融合,積極探索自然聲音監測公民科學活動的開展模式,并為自然聲音數據庫的標準化建設搭建交流平臺,最終以科技與藝術的雙重力量支撐生物多樣性研究,踐行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文明理念。

自然聲景:不可替代的生態瑰寶
當我們踏入森林秘境、漫步海岸之濱或登臨山間曠野,耳畔回蕩的鳥鳴啾啾、海浪澎湃與風聲颯颯,實則是大自然饋贈的珍貴資源。這些純粹的自然聲景不僅能為人們帶來心靈的寧靜與放松,更承載著生態系統健康狀況的重要信息。然而,在城市化進程加速推進的背景下,大量自然聲景正逐漸被喧囂的城市噪音吞噬,其消失的速度令人憂心。
跨界智慧碰撞:研討會帶來的啟示
研討會上,來自科研、環保、藝術等多個領域的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分享了自然聲景保護領域的前沿研究成果與實踐經驗。我們了解到,高精度錄音設備與人工智能分析技術的結合,正成為記錄和解析自然聲景變化的有力工具。這一技術手段不僅能幫助科研人員更精準地把握生態系統的動態變化,還能為環境保護政策的制定提供堅實的數據支撐。
同時,聲音藝術家們通過將自然聲景融入音樂創作與藝術展覽的創新實踐,成功搭建起公眾與自然環境之間的情感橋梁,有效激發了社會大眾對自然保護的關注與熱愛。這種跨界合作的模式,為自然聲景保護工作提供了全新的視角與思路,展現了多學科協同發力的巨大潛力。
守護聲景的多重價值,自然聲景保護的意義深遠而多元
生態保護層面:作為生態系統的重要構成要素,自然聲景的完整性是生物多樣性得以維系的關鍵標志,保護自然聲景就是守護生態平衡的基礎。
心理健康層面:多項研究證實,持續接觸自然聲音能夠顯著降低人體的壓力激素水平,提升幸福感與心理韌性,為現代社會的心理健康問題提供天然的緩解途徑。
文化傳承層面:眾多地域的傳統音樂、民間故事與口頭傳說都深深植根于當地的自然聲景之中,保護這些聲音遺產,便是守護文化多樣性的源頭活水。
結語
自然聲景是大自然賦予人類的寶貴財富,守護這份財富是我們共同的責任。此次研討會讓我們深刻認識到,自然聲景保護需要政府、科研機構、企業、藝術界及公眾的共同參與。期待未來能有更多力量加入到自然聲景保護的行列中,以科技賦能、以藝術傳情,共同守護這片土地上的聲音記憶,讓自然的交響永續回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