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座:小鼠手術疾病模型全解析(原理、技術與案例分析)
瀏覽次數:7449 發布日期:2019-4-17
來源:本站 本站原創,轉載請注明出處
動物疾病模型的建立與應用是連接基礎研究和臨床實踐的橋梁。回顧20世紀醫學發展,幾乎所有的成就或者發現都是建立在動物實驗研究的基礎上。在針對疾病建立動物模型的過程中,什么樣的動物手術模型能真正反應人的疾病?此次賽業生物手術模型制備知名專家張榮利博士將為您全面解讀小鼠手術疾病模型復制、表型分析的一站式解決方案,希望給您的科研帶來更多選擇和幫助。
報告內容1. 數據不能重復,如何應對?
2. 復雜精細的小鼠手術模型制備舉例:
1)心臟缺血再灌注損傷模型
2)急性心肌梗死誘導的慢性心衰模型
3)主動脈縮窄模型(TAC)
4)肺動脈高壓模型與血流動力學測試
5)急性腎衰模型(AKI)
6)大腦中動脈栓塞/中風模型(MCAO)
7)出血性腦卒中模型 (CIH模型)
8)膽汁源性肝纖維化模型(PBC模型)
9)消化系統手術(小鼠膽管導管等)
3. 經驗與失敗案例總結
報告人 張榮利 博士 高級科學家
擁有二十多年的動物疾病模型制備經驗,先后任職于中國中醫科學院、清華大學、北京大學,2011年起在美國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y工作,負責基因工程動物的疾病表型發現與新藥篩選研究。曾為醫藥企業研發產品并上市,為國際著名制藥企業做過多個藥物的臨床前研究。參與完成了DARPA (美國國防前沿研究項目局)、NIH (美國國立衛生研院) 及 AHA (美國心臟病學會) 的多個基金項目。2011至2019年初,與美、歐及中國數十家實驗室合作,完成論文 35 篇,發表于 PNAS (《美國科學院院刊》),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臨床研究雜志》),Circulation(《循環》),Nature(《自然》),Nature Communications(《自然·通訊》),Nature Metabolism(《自然·代謝》),Cell (《細胞》),Molecular Cell (《分子細胞》),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科學·轉化醫學》)等科技期刊。其中分別于2015、2016年在PNAS, 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 發表兩篇第一作者論文,以確鑿的證據確立了血紅蛋白所攜帶的NO是血流與血氧調控所必需的信號分子;應用急性腎衰手術模型,發現了可以作為潛在藥物治療的新靶點(Nature, 2019, 96-100)。
講座時間地點
講座時間 |
講座地點 |
4月9日上午10:00-11:00 |
廣州中醫藥大學(三元里校區)嶺南醫學研究中心三樓會議室 |
4月12日中午12:00-14:00 |
湘雅醫院綜合樓四樓內分泌研究中心會議室 |
4月15日上午9:00-11:00 |
遵義醫科大學附屬醫院消化疾病研究所會議室 |
4月15日晚上19:00-21:00 |
遵義醫科大學(新校區)藥學院一樓會議室 |
4月17日下午14:30-16:30 |
貴州醫科大學南校區務本樓W407 |
4月19日下午15:00-17:00 |
四川大學華西科技園1F會議室 |
4月22日下午15:00-16:00 |
暨南大學梁仲景樓901 |
4月23日下午14:30-15:30 |
華南農業大學實驗動物中心三樓會議室 |
4月25日上午10:00-12:00 |
蘭州大學醫學院醫學實驗大樓6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