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版議程搶先收藏,200+講者、5000+專業觀眾、12大精品論壇就等你來!

BioCon 2025 第十二屆國際生物藥全生命周期技術年會,即將開幕!
2025年7月3日-4日,
上海寶華萬豪酒店,我們不見不散!200+領軍企業帶來干貨演講,5000+生物醫藥從業者齊聚一堂,12大主題論壇異彩紛呈!大會終版議程已發布!速來查閱~
免費福利票 | 生物器材網粉絲掃描下方二維碼報名,限量20張免費參會門票,先到先得!
一、大會結構
二、大會議程
國際生物醫藥高峰論壇
7月3日,謀時而動 - 生物醫藥國際化趨勢與企業戰略前瞻
09:00-09:15
開幕致辭
主辦方代表:李貝,上海商圖信息咨詢有限公司總經理
支持方代表:張翱,上海交通大學,藥學院院長、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
09:15-09:45
【開幕主旨】新型國際形勢下中國醫藥創新發展之路
宋瑞霖,中國醫藥創新促進會執行會長
09:45-10:30
【圓桌討論】鏈接全球創新資源:中國藥企走向多元市場的路徑選擇——投資環境、準入政策與本地合作的多維觀察
主持:李貝,上海商圖信息咨詢有限公司總經理
張婧怡,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州政府投資局上海代表處,商務官員(澳大利亞)
戚飛,君聯資本,執行董事;ETANA,首席戰略官(印度尼西亞)
金順,PharmaGend,法規事務及商務開發全球負責人(新加坡)
張淑敏,西班牙加泰羅尼亞自治區貿易發展局上海代表處,主任(西班牙)
Kuno GSCHWEND,瑞士駐華大使館瑞士商務促進中心,副主任(瑞士)
10:30-10:50
見微知著 洞見未來:NGS引領多組學賦能腫瘤精準醫學新篇章
鄭磊,因美納全球高級副總裁兼大中華區總經理
10:50-11:15
茶歇&交流
11:15-12:00
【圓桌討論】MNC中國戰略升級:外部創新策略構建與多元化產品組合
1.國談+集采等政策迭代升級如何尋找新增長點
2.產品線如何選擇?CGT、XDC、核酸與核素的本地化與差異化布局
3.外部創新合作新趨勢:從license-in到聯合開發、戰略投資與本地并購
單國洪,武田制藥,全球高級副總裁、武田中國總裁
李堯,諾華,中國區總裁兼董事總經理
沈宏,羅氏制藥,高級副總裁;羅氏中國,創新中心負責人
謝志逸,BioNTech,全球臨床研發亞太區副總裁
12:00-12:45
【圓桌討論】行穩致遠:中國生物醫藥產業國際化戰略及成功案例分享
1.國際化需要考慮的關鍵成功因素有哪些: 法規要求、國際準入、海外商業能力等
2.自建團隊 VS 合作并購模式,如何能夠更好平衡風險與收益
3.中國企業在國際市場的產業鏈上下游合作模式探討
主持:楊建新, 基石藥業CEO
王興利,復星醫藥執行總裁、創新藥事業部聯席CEO、全球研發中心CEO
王海彬,浙江博銳生物制藥有限公司CEO
朱向陽,華奧泰公司CEO
張金華,馴鹿生物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
12:45-13:45
午餐
7月3日,新科技風口下的產業革新與新生
13:45-14:15
院士主旨
譚蔚泓,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杭州醫學研究所所長,浙江省腫瘤醫院院長
14:15-15:00
【圓桌討論】產學研轉化:推動創新與產業合作
1. 最新研究轉化成果進展分享:加速抗體、CGT、多肽、核酸、合成生物技術的研發與轉化
2. 科研成果產業化路徑與模式創新:推動生物醫藥技術轉化的關鍵驅動力
主持人:楊巍,浙江大學基礎醫學院副院長,基礎醫學創新研究院院長
陸偉躍,復旦大學藥學院教授;克服遞藥屏障高端制劑全國重點實驗室主任;中國藥學會藥劑專委會名譽主委
周德敏,北京大學,寧波海洋藥物研究院院長;北京大學,藥學院教授、天然藥物及仿生藥物全國重點實驗室主任
張翱,上海交通大學,藥學院院長、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
王育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學院副院長、教授;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大健康研究院,副院長
15:00-15:45
【圓桌討論】創新加速與管線優化:如何在變革中保持研發領先地位
1.面對創新加速與臨床差異化壓力,如何調整研發策略以保持競爭力?
2. 如何取舍自研管線的推進,以平衡短期,中期及長期的目標戰略?
3. AI技術在藥物研發中的應用:如何融入研發體系,實現技術突破?合作與自建的取舍邏輯是什么?
孫志剛,綠葉制藥集團,高級副總裁
何如意,揚子江藥業,首席醫學官
黑永疆,石藥集團,執行總裁、全球首席醫學官、全球臨床開發事業部總裁
劉東舟,華東醫藥,首席科學官、創新藥全球研發中心總經理
15:45-16:15
茶歇&交流
16:15-17:00
【圓桌討論】生物醫藥產業鏈的生態共建與破局
1.藥企、CXO與設備耗材的協同創新:如何提升產業鏈的效率和韌性?
2.國產替代下的產品質量持續優化與創新路徑
3.如何通過生態共建打破內卷,實現產業鏈的持續創新與盈利模式優化?
陸惠萍,澤璟制藥,董事、常務副總經理
楊廣宇,瀚海新酶,董事長兼創始人
馬寧寧,沈陽藥科大學,教授;壹生科,董事長&創始人
李世雄,Bio GENEXUS,創始人、CEO
程錦生,東富龍集團,副總裁
17:00-17:45
【圓桌討論】“AI+生物醫藥”:技術躍遷與產業協同的下一個拐點
1.從算法到臨床:AI如何重塑新藥發現與開發流程?
2.共建 vs 自研:藥企如何打造適合自身的AI協同生態?
3.AI+藥物研發如何實現可控、安全與合規?
何潤澤,勝普澤泰,創始人、董事長兼CEO
牛張明,德睿智藥,創始人、CEO
苗洪江,大灣生物,AI CTO
全球生物醫藥投資與合作論壇
7月4日,資本市場 & 投融資
09:00-09:30
2025 全球生物醫藥交易 & 投融資趨勢展望醫藥
1.行業投融資情況分析
2.MNC與本土藥企的交易分析
3.ADC、CGT、核酸、自免等熱點賽道的動態
黃瀚漾,興業證券,醫藥行業首席分析師
09:30-10:15
【圓桌討論】IPO & 并購:生物醫藥企業的資本市場新路徑
1. IPO & 并購對比:退出回報 & 市場認可度的變化
2. 科創板第五套標準重啟,“邀請制”下的IPO挑戰
3. BD交易與港股上市的雙重動力
4. 并購市場回暖?Biotech高溢價收購的核心要素
毛化,弗若斯特沙利文,合伙人兼董事總經理
戚飛,君聯資本,執行董事;ETANA,首席戰略官
張奮,Hercules Capital,創始合伙人
楊淑娟,安永北京主管合伙人、安永大中華區政府及基礎設施市場主管合伙人、審計合伙人
劉毅銘,科律律師事務所上海辦事處主管合伙人
10:15-10:45
茶歇&交流
10:45-11:30
【圓桌討論】投資人視角下的生物醫藥新風口與長期機會
1. 目前,哪些生物醫藥領域在全球范圍內吸引了最多的資本關注,是否存在地域差異?
2. 在面對產業變革時,投資人如何識別一個賽道是“短期風口”還是“長期趨勢”?
3. 未來五年,哪些創新技術或治療領域有望成為生物醫藥行業的投資風口?
4. 在經歷寒冬后,生物醫藥行業何時能夠復蘇?2025年行業回暖的關鍵信號有哪些?
主持:柳丹,Pivotal bioVenture (鼎豐資本) ,管理合伙人
朱杰倫,紐扣資本,合伙人
鄧靈泉,冪方健康基金合伙人、美元基金負責人
吳聰揚,艾伯維創投,戰略及運營負責人-中國臨床研發
孫凌皓,經緯創投,董事總經理
7月4日,BD 交易與合作
11:30-12:15
【圓桌討論】MNC與中國Biotech的合作升級:交易模式的新選擇
1. License Out挑戰:如何提高MNC對中國臨床數據的接受度?
2. MNC如何找到優質合作伙伴?市場機會 & 管線價值的考量因素
3. Biotech如何提升全球競爭力,吸引MNC BD的關注?
主持:波士頓咨詢,董事總經理兼全球合伙人
Harm-Jan Borgeld,羅氏制藥,亞太區合作負責人、副總裁
徐亞南,武田制藥,全球外部創新合作部中國區負責人
陳泳峰,安進,亞太區商務拓展負責人
王昕,施維雅,亞太區全球商務拓展總監
黃丹潔,拜耳,處方藥事業部副總裁、中國合作創新中心負責人
12:15-13:30
午餐
13:30-14:00
【主題講演】醫藥交易趨勢洞察:中國藥企開啟醫藥交易新紀元
胡程程,丁香園 Insight 數據庫,數據智能洞察部門負責人
14:00-15:15
【圓桌討論】合作新格局:賣方視角下的交易模式選擇
1.賣方路徑解析,NewCo、License-out和并購各自優勢和適用場景
2.影響賣方選擇的關鍵因素,包括資金需求、管線階段和市場環境
3.賣方如何設計交易結構,實現收益最大化和戰略目標
主持:趙仲,丁香園 Insight 數據庫,BU Head & 首席產品官
吳辰冰,岸邁生物,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
姜俏,齊魯制藥,創新藥物研究院副院長;集團業務拓展部負責人
王葳,橙帆醫藥,高級副總裁、管線聯盟管理&臨床前負責人
葉多,雅法資本,中國業務部負責人
14:45-15:15
【主題講演】從早期創新到資本連接:中國Biotech融資與創新合作的新生態
譚紅汕,上海題暢醫療兼貝殼資本負責人
15:15-16:00
【圓桌討論】中國創新藥出海的AB面:BD部門正在成為"第二國際事業部"?
1.跨國BD負責人經驗:幫助中國藥企規避歐美臨床/準入暗礁的實戰案例
2.創始人反思:授權條款中隱藏的"反向卡脖子"風險(如生產轉移限制條款)
3.投行預警:跨境交易中常被忽視的CFIUS審查觸發點
主持:盧家琦,丁香園 Insight 數據庫,醫藥戰略與行業發展總監
李逸石,醫藥 BD 專家,前浩悅資本資深合伙人
孟凡博,默沙東,研發中國創新合作中心副總監
余熹,華東醫藥,投資發展部總經理
張志民,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QB3/Bakar生物科技孵化器導師;前沿生物商務發展與戰略高級副總經理
16:00-17:00
模擬交易課堂:藥企全球授權與合作交易策略
多肽及GLP-1藥物論壇-藥物發現與創新
7月3日,多肽及GLP-1藥物研發趨勢:多靶點、適應癥拓展
主持人:方永亮,道爾生物首席運營官
09:00-09:30
臨床視角:降糖減重藥物的臨床研究及待解決的問題
趙琳,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內分泌科副主任醫師
09:30-10:00
減重藥物全球開發策略-中國創新藥企的思考
張曉青,翰森制藥集團,首席醫學官
10:00-10:30
聯邦生物腸胃道激素產品的開發
曹春來,珠海聯邦制藥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10:30-11:00
茶歇&交流
11:00-11:30
FGF21R/GLP-1R/GCGR三特異性激動劑的開發與臨床轉化
黃巖山,浙江道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兼董事長
11:30-12:00
GLP-1/GIP/GCG三靶點激動劑的發現與開發進展
宋文鑫,上海民為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12:00-12:45
圓桌討論:技術革新引領多肽藥物差異化競爭與商業化前景;多肽藥物突圍百花齊放,治療領域擴展與出海機會
陳晨,麥科奧特,首席商務官
陳倩倩,麗珠集團,副總經理
12:45-13:30
午餐
主持人:徐寒梅,南京安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兼首席科學家;中國藥科大學,二級教授(博導)
13:30-14:00
GLP-1多靶點激動劑的開發和早期概念驗證
燕江雨,東陽光藥業代謝生物新藥總監
14:00-14:30
基于GLP-1的組合制劑新藥研發
謝天,甘李藥業股份有限公司,醫學事務部負責人
14:30-15:00
減重藥物的臨床開發進展
張琳,上海仁會生物制藥股份有限公司,醫學部負責人
15:00-15:30
茶歇&交流
15:30-16:00
GLP-1R多肽藥物在MASH領域的研究進展
張力,銀諾醫藥資深科學家、多肽藥物研發負責人
7月3日,多肽藥物開發前沿:PDC多肽偶聯藥物
16:00-16:30
腦膠質瘤靶向治療用PDC藥物研發
陸偉躍,復旦大學藥學院教授;克服遞藥屏障高端制劑全國重點實驗室主任;中國藥學會藥劑專委會名譽主委
16:30-17:00
新型多肽-藥物偶聯物(PDC)的研發
張普文,浙江漢鼎醫藥有限公司,CEO
17:00-17:30
靶向SSTR-2的PDC藥物MB0151進展
梁光軍,主流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非臨床總監
17:30-18:00
多肽藥物非臨床藥代及安全性評價策略和技術路線分享
曾憲成,美迪西普亞醫藥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副總裁
多肽及GLP-1藥物論壇-創新與CMC
7月4日,下一代GLP-1及減重藥物創新研發:新興靶點、長效、口服
09:00-09:30
長效GLP-1受體激動劑開發難點與突破
劉能銀,派格生物早期藥物開發部高級副總裁
09:30-10:00
用于降糖和減肥的下一代多肽藥物-長效胰淀素類似物的開發
王同映,九源基因,技術總監
10:00-10:30
黑皮質素受體家族多肽激動劑的全球研究進展
路建光,上海多米瑞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
10:30-11:00
茶歇&交流
11:00-11:30
GLP-1蛋白藥物研發進展
景書謙,鴻運華寧(杭州)生物醫藥有限公司,董事長兼CEO
11:30-12:00
AI助力GLP-1RA小分子口服新藥研發
牛張明,德睿智藥,創始人、CEO
12:00-12:45
圓桌討論:下一代多肽及GLP藥物原料藥與制劑產業化的挑戰與對策
1. 多肽藥物大規模制備需求下的工藝開發與產能挑戰與突破;
2. 多肽藥物質量研究策略中的核心問題與突破
3. 長效、新型制劑開發挑戰
張燕,恒瑞醫藥,質量副總經理
邵軍,同宜醫藥(蘇州)有限公司,首席技術官
曲偉,深圳善康醫藥,首席技術官
12:45-13:30
午餐
7月4日,多肽藥物原料藥與制劑工藝及質控開發
13:30-14:00
多肽PDC藥物質量控制策略
邵軍,同宜醫藥(蘇州)有限公司,首席技術官
14:00-14:30
建立更多大環肽的構建平臺及其在環肽藥物開發中的應用
朱勍,浙江工業大學,教授
14:30-15:00
重組GLP-1類似物工藝開發策略與案例分析
李巖,北京先為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創新技術部總監
15:00-15:30
GLP-1制劑創新策略與實踐案例分享
曲偉,深圳善康醫藥,首席技術官
15:30-16:00
多肽長效遞送技術的研究進展
張曉君,石藥集團北京研究院長效制劑研究所所長
核素藥物與RDC論壇
7月4日,產業鏈賦能:核藥監管與產業化
09:00-09:30
臨床視角:診療一體化的藥物臨床研究進展(擬)
宋少莉,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核醫學科主任;上海市質子重離子醫院核醫學科主任;上海分子影像探針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主任醫師,博導
09:30-10:00
靶向SSTR的診療一體化核素藥物的臨床開發
王巖,先通醫藥,CMO、臨床開發高級副總裁
10:00-10:30
放射性藥物非臨床研究關注點
宋紫輝,天津恒瑞醫藥有限公司,非臨床評價中心,機構負責人
10:30-11:00
茶歇&交流
11:00-11:30
靶向放射性核素治療的進展和探討
何進秋,晶核生物,聯合創始人兼SVP
11:30-12:00
面向硼中子俘獲療法(BNCT)的含硼靶向藥物研究現狀及展望
王盛,西安交通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華硼中子科技(杭州)有限公司 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科學家
12:00-12:45
圓桌討論:核藥賽道新星—放射性核素偶聯藥物的監管科學、創新布局、產業化開發挑戰與策略
史琳,遠大醫藥前研發負責人, 金鳳實驗室CMO
龍健晶,藍納成生物,臨床醫學VP
王玉光,再極醫藥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 CEO
廖邁菁,核舟醫藥,CEO
何進秋,晶核生物,聯合創始人兼SVP
12:45-13:30
午餐
13:30-14:00
創新放射性藥物中美IND申報重點考慮因素及申報策略建議
吳昊偉,米度生物,中國區總經理
7月4日,TRT/RDC創新與適應癥開發
14:00-14:30
放射靶向藥物源頭創新的探索-法伯新天的平凡之路
劉曉崚,嘉興法伯新天醫藥有限公司,CSO
14:30-15:00
靶向多肽核藥的開發
習寧,范恩柯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CEO
15:00-15:30
放射性藥物共價技術下的RDC藥物創新與開發
單波,蘇州博銳創合醫藥,CEO
15:30-16:00
多靶向協同平臺技術下的RDC結構創新(擬)
謝少峰,中國速康制藥(杭州)有限公司,創始人兼CEO
16:00-16:30
輻射劑量學在放射治療藥物中的重要作用
張曉俠,核言閱舍主理人;智核生物,前臨床副總裁
新型抗體及XDC藥物論壇-CMC工藝與質控分析
7月3日,上下游及制劑商業化生產中工藝挑戰與創新
09:00-09:30
中國生物醫藥產業20年蛻變與全球新機遇
李世雄,Bio GENEXUS創始人、CEO
09:30-10:00
未來已來:端到端的創新ADC藥物發現與商業化開發模式
秦剛,啟德醫藥科技(蘇州)有限公司,創始人董事長
10:00-10:30
Dissection of medium components
宋春雨,浙江壹生科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
10:30-11:00
茶歇&交流
11:00-11:30
ADC藥物生產現場檢查要點
裘志浩,羅氏基因泰克對外政策法規倡導APAC區負責人,前FDA生物技術制造部門主任
ADC產品產業化設計探討
陳強,正大天晴藥業集團南京順欣制藥有限公司,技術部高級主任
圓桌討論:抗體藥物工藝開發、生產和質量研究中的國產化替代與變更策略
1. 供應鏈挑戰
2. 國產化替代新政策與趨勢
3. 變更策略與可比性研究實踐中的思考
4. 復雜抗體制劑的后期CMC難點與合規挑戰
方言,上海齊魯制藥研究中心有限公司生物技術開發部高級總監
12:45-13:30
午餐
7月3日,后期CMC及高效質控分析策略
13:30-14:10
單抗制品質量控制技術新進展
陳鋼,上海市食品藥品檢驗研究院原首席專家,國家藥監局治療類單抗質量控制重點實驗室主任
14:10-14:40
復雜抗體QbD統計學應用和分析表征實踐
王英武,長春金賽藥業分析開發首席科學家
14:40-15:10
抗體類藥物歐美申報質控分析實踐
陳睿,勃林格殷格翰生物藥業(中國)有限公司,QC負責人
15:10-15:40
茶歇&交流
15:40-16:10
生物藥臨床后期CMC變更和質量控制策略
張威,領諾醫藥,產品開發副總裁、CMC負責人
16:10-16:40
CMC 統計在藥物開發生產與分析開發里的應用
蔡圣楠,百濟神州,CMC統計負責人
16:40-17:10
雙特異性抗體錯配分子的定量分析:毛細管電泳-十二烷基硫酸鈉(CE-SDS)方法的應用與挑戰
張倇境,天廣實生物,CMC質量分析負責人、高級科學家
新型抗體及XDC藥物論壇-藥物發現與創新
7月4日,單/雙多抗靶點發現/biology研究與轉化/適應癥開拓
09:00-09:30
臨床視角:新型抗體/ADC在腫瘤靶向治療的研究和應用進展
潘宏銘,邵逸夫醫院腫瘤內科學科帶頭人,教授、博士生導師
09:30-10:00
雙抗的臨床開發突破
吳諸麗,宜明昂科首席醫學官
10:00-10:30
抗體從篩選到表達的創新解決方案
鄧鳳,蘇州金唯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研發負責人
10:30-11:00
茶歇&交流
11:00-11:30
酶控技術平臺(Pro-BiTE)下的雙特異性抗體結構設計與優化
周東文,浙江時邁藥業副總裁
11:30-12:00
話題待定
屈向東,啟愈醫藥,創始人、董事長、總經理
12:00-12:45
圓桌討論:以臨床價值為導向—ADC與雙/多抗藥物如何更進一步?
1. 突破策略:源頭創新與創新合作
2. 差異化適應癥開發:實體瘤、自免等非腫瘤領域...
3. 機制革新:新技術、聯合療法策略...
主持人:王驥,同潤生物副總裁
傅道田,醫銘康達,聯合創始人
周龍恩,強生創新制藥亞太腫瘤轉化研究負責人
蔡家強,蘇州宜聯生物,聯合創始人、CSO
徐汶新,貝達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大分子藥物研發負責人;微諾邁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副總經理
12:45-13:30
午餐
7月4日,雙抗ADC平臺開發/ADC新適應癥突破
13:30-14:00
新一代CysXTM不可逆定點偶聯技術平臺及抗ROR1雙表位ADC優勢設計與開發(擬)
王海彬,浙江博銳生物制藥有限公司CEO
14:00-14:30
話題待定
袁紀軍,復宏漢霖,CSO
14:30-15:00
新一代抗體偶聯藥物 ACR246臨床進展與突破創新(擬)
苗振偉,愛科瑞思董事長
7月4日
新型抗體技術平臺及藥物創新研發
15:00-15:30
新型免疫治療藥物雙靶融合蛋白平臺
徐健,乘典生物,聯合創始人、CEO
15:30-16:00
一種創新的惡性腫瘤治療策略:溶瘤抗體療法
徐汶新,貝達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大分子藥物研發負責人;微諾邁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副總經理
16:00-16:30
話題待定
王志萍,甫康藥業,大分子卓越研究中心總監
免疫細胞治療論壇 - 藥物發現與創新
7月3日,實體瘤/自免/神經等更多適應癥創新與開發
09:00-09:30
CAR-NK細胞療法臨床新進展及新一代CAR-NK療法
錢文斌,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血液內科主任兼生物治療中心主任
09:30-10:00
Treg Cell Therapy in Autoimmune Diseases
Treg細胞治療自身免疫性疾病
鄭頌國,上海交通大學講席教授、細胞和基因治療研究院院長
10:00-10:30
滋養細胞法確保藥用級NK細胞培養的穩定性和安全性
陳霖,杭州中贏生物醫療科技有限公司,首席科學官、副總裁
10:30-11:00
茶歇&交流
11:00-11:30
Foxp3+CAR-T 細胞的抗腫瘤效應
儲以微,復旦大學,教授、免疫學系主任、生物治療研究中心主任;中國免疫學會,副理事長;上海市免疫學會,理事長
11:30-12:00
iPs細胞衍生細胞治療產品的非臨床風研究策略和實戰分析
曹洋,昭衍(蘇州)新藥研究中心有限公司藥理部總監,昭衍易創(蘇州)新藥研究有限公司總經理
12:00-12:45
圓桌討論:突破血液腫瘤瓶頸,免疫細胞治療產品新適應癥及體內/通用細胞開發難點及要點幾何
1. 免疫細胞治療從實驗室創新到臨床,需要邁過多少坎?
2. 何時何階段何病人,免疫細胞治療實體瘤如何在臨床發揮最大的經濟價值?
3. 自免/神經等新適應癥領域如何做好臨床設計
4. 體內/通用細胞治療技術拓展新適應癥挑戰
江文正,華東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副院長;上海市藥學會,生化與生物技術藥物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
張驊,上海醫藥集團生物治療技術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及首席科學家
郭曉寧,畢諾濟生物聯合創始人、首席執行官
易慕峰生物
12:45-13:30
午餐與交流
13:30-14:00
CAR-T治療實體瘤的挑戰和對策
張驊,上海醫藥集團生物治療技術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及首席科學家
7月3日,體內細胞治療/通用型細胞治療創新與開發
14:00-14:30
通過開放式創新穿越CGT原始創新死亡谷-以體內CAR-T療法為例
謝暄暉,馴鹿生物,首席創新及投資官
14:30-15:00
EuLV慢病毒生產系統:慢病毒載體生產的新時代
楊夢瑩,深研,Sr Project Manager
15:00-15:30
茶歇&交流
15:30-16:00
In vivo CAR-T/M 療法治愈實體瘤與臟器纖維化的轉化研究
郭磊,普略醫學/百替生物,創始人兼首席科學官(CSO)
16:00-16:30
異體γδT細胞藥物研發及臨床應用
尹芝南,暨德康民,首席科學家
16:30-17:00
新型通用型CAR-T產品創新及實體瘤治療進展
郭志剛,奇跡生物,董事長兼首席科學家;南京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17:00-17:30
通用型CAR-T細胞產品治療難治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徐應永,啟函生物,CMO
17:30-18:00
異體現貨通用型DNT細胞藥物研究進展
趙惠,廣東瑞順生物技術有限公司,高級研發總監
免疫細胞治療論壇 - CMC工藝與質控分析
7月4日,自動化/快速制備工藝技術創新與工藝開發放大
09:00-09:30
JL閃CAR-T超短制備推動非清淋方案的CAR-T臨床研究
錢其軍,上海細胞治療集團董事長
09:30-10:00
靶向CD99 CAR-T細胞產品的臨床突破及產業化質控進程
張同存,波睿達生物,創始人兼CEO;俄羅斯工程院外籍,院士
10:00-10:30
全封閉式自動化量產細胞治療工藝開發
魏明春,復星凱瑞(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
10:30-11:00
茶歇&交流
11:00-11:30
中國可及性細胞藥物發展和實踐
余學軍,華道(上海)生物醫藥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
11:30-12:15
圓桌討論:下一代免疫細胞治療的商業化開發挑戰與策略
1. 通用型細胞的工藝放大及規;魬
2. 變更管理與策略
3. 供應鏈成本控制策略
譚炳合,邦耀生物生產與CMC副總裁
徐學杰,天科雅生物,制造VP
方芳,恩凱賽藥,CEO(確認中)
12:15-13:30
午餐與交流
7月4日,滿足申報要求的藥學研究、分析策略與實踐
13:30-14:00
現貨通用型NK細胞藥物開發及應用
梅雙,英百瑞(杭州)生物醫藥有限公司,CTO
14:00-14:30
TIL產品的藥學開發策略
雷佑甯,沙礫生物,CTO
14:30-15:00
CAR T產品的分析方法開發及生命周期管理
甘蔚萍,原啟生物科技(上海)有限責任公司,分析方法開發部總監
15:00-15:30
基于CRISPR的細胞產品質量控制及監管關注點
張長風,上藥集團生物治療,注冊總監
15:30-16:00
自體CAR-T細胞治療產品質控要點及挑戰
陳璇,易慕峰生物,QC負責人
搶灘新藍海,CNS中樞神經藥物啟思論壇
7月3日,蛋白/小分子藥物在CNS領域的最新進展與突破
09:00-09:30
離子通道調節機制及神經系統生理病理功能研究與藥物轉化(擬)
楊巍,浙江大學基礎醫學院副院長,基礎醫學創新研究院院長
09:30-10:00
CNS產品開發全解析:設計邏輯、轉化途徑與FDA監管規則深度解讀(擬)
姚毅,前美國FDA細胞治療和基因治療資深醫學評審官,士澤生物首席醫學官
10:00-10:30
靶向AB的小分子新藥治療阿爾茨海默病的臨床進展與研發突破
呂佳聲,潤佳醫藥創始人、CEO
10:30-11:00
茶歇&交流
11:00-11:30
神經可塑性調節劑治療情感障礙疾病
張超,紐歐申聯合創始人、首席運營官
11:30-12:15
圓桌討論:CNS藥物開發共識與前路研析
1. 機制/致病機理研究有哪些突破?如何跨越血腦屏障/血腦脊液屏障阻礙?不同modality有何優劣勢?
2. 臨床試驗設計挑戰、策略與潛在解決方案。
3. CNS疾病領域中可觀量化和評估的疾病標志物研究進展與方向。
4. 有效的疾病模型開發挑戰與突破點?
5. 毒副作用/安全性如何提高?
沈一峰,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國家精神疾病醫學中心)機構辦主任
童崗,武田研發中國及亞太中心,副總裁、臨床開發負責人
12:15-13:30
午餐
7月3日,細胞基因類藥物在CNS領域的前沿探索與進展
13:30-14:00
神經系統疾病創新治療策略探究
郭煒,中國藥科大學教授,前神濟昌華CSO
14:00-14:30
iPSC細胞療法治療帕金森病的臨床數據與分析
張穎,中盛溯源,聯合創始人、CTO
14:30-15:00
原位神經再生基因療法走上臨床
盛健,神曦生物CEO
15:00-15:30
茶歇&交流
15:30-16:00
OTOF基因療法治療遺傳性耳聾的最新進展與臨床數據分析(擬)
張善中,蘇州星奧拓維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執行總裁兼CMO
16:00-16:30
堿基編輯技術在杜氏肌營養不良(DMD)適應癥上應用前景
何春艷,新芽基因,CEO
16:30-17:00
AAV基因治療DMD臨床進展與突破創新
陳利景,成都金唯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副總裁
角逐差異化,自身免疫類藥物知新論壇
7月4日,抗體蛋白/核酸類藥物在自免領域的最新進展與突破
09:00-09:30
PI視角:關于自身免疫疾病療法臨床探索與突破
徐滬濟,海軍軍醫大學第二附屬醫院(長征醫院)風濕免疫科主任,免疫與炎癥全國重點實驗室副主任
09:30-10:00
A PD-1 agonistic and selective PD-1+ T-cell depleting antibody for the treatment of multiple autoimmune diseases
徐立忠,金賽藥業,新藥研發執行副總裁
10:00-10:30
抗IL-36R單抗治療膿皰型銀屑病的臨床突破與自免新靶點開發(擬)
占一帆,華奧泰生物首席科學家
10:30-11:00
茶歇&交流
11:00-11:30
mRNA技術治療自身免疫性疾病進展(擬)
王育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中科大生物醫學工程學院副院長、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大健康研究院副院長,阿法納生物董事長
11:30-12:00
mRNA編碼CD3/CD19雙抗治療自身免疫性疾病進展
杜靚,艾博生物,臨床前研發執行總監
12:00-12:45
圓桌討論:自身免疫疾病療法開發與前路研析
1. 目前靶點選擇的主要依據是什么?病理機制的研究還是臨床需求、市場潛力等方面?
2. 機制/致病機理研究有哪些突破?不同療法有何優劣勢?
3. 臨床試驗設計挑戰、策略與潛在解決方案
4. 自免疾病新適應癥拓展的共性或差異
5. 毒副作用/安全性如何提高?安全性與療效的平衡關系
邊峰,BMS百時美施貴寶公司全球藥物研發執行總監, 中國綜合科學團隊負責人
12:45-13:30
午餐
7月4日,細胞類藥物在自免領域的前沿探索與進展
13:30-14:00
自身免疫類藥物非臨床安全性評價策略和關注點
周莉,天勤生物,執行副總裁
14:00-14:30
FOXP3+調節性T細胞與個體化免疫療法
李斌,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上海市免疫學研究所,余㵑學者、上海交大特聘教授、科研副所長
14:30-15:00
CAR-T治療難治性全身型重癥肌無力的適應癥拓展開發
陳杰,馴鹿生物CMO
15:00-15:30
CAR-T產品治療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
馮義,合源生物醫學高級副總裁
15:30-16:00
干細胞治療CD肛瘺全球臨床開發進展分析及商業格局分析
夏玨妤,江蘇拓弘康恒醫藥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圣路易斯華盛頓大學(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 Louis)
華大健康產業俱樂部 - 2025年生物醫藥研討會(參會定向邀約)
7月3日
13:30-14:00
嘉賓簽到 & 自由交流
14:00-14:30
開場 & 致歡迎辭
校友會主持人
14:30-15:00
逆風而行:中國藥企的全球化挑戰與武田的本地化實踐
單國洪,WashU健康產業俱樂部會長、武田制藥全球高級副總裁、全球生物制藥及國際市場業務集團管理委員會成員、武田中國總裁
15:00-15:30
開放的上海:新形勢下如何構建外資醫療健康友好環境
黃峰,上海市外商協會會長
15:30-15:50
茶歇&交流
15:50-16:20
數據驅動下的醫藥市場策略:從全球到中國
邵文斌,副總裁,艾昆緯大中華地區商務解決方案總經理
16:20-17:00
華大校友對話:中美貿易戰下的全球藥企與本土藥企策略調整
1. 本土創新、跨國創新、外資普藥:未來10年的戰略機會與路徑
2. 中美貿易戰下的供應鏈與市場策略調整
3. 產業轉型下的領導力變革:未來醫藥領導者的核心能力
主持人:蔡婧,君合律師事務所合伙人
單國洪,WashU健康產業俱樂部會長、武田制藥全球高級副總裁、全球生物制藥及國際市場業務集團管理委員會成員、武田中國總裁
許曉椿,生銀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CEO
17:00-18:30
校友交流雞尾酒會
三、同期活動
投融資路演
★ 全球視野:中國創新藥行業投資前景趨勢
★ 資本視角:寒冬下的藥企投資策略
歷經十二載,BioCon投融資論壇匯聚投融資、醫藥精英,聚焦新形勢下的投融資現狀,拓寬展示平臺,加強產業合作,以期為國內生物醫藥界的行業同仁們帶來具有價值的渠道發現于思路啟示,共同穿越周期。
★ 您將遇見:
生物藥公司BD、戰略、
投融資負責人
投融資機構負責人
四、支持機構
上海市生物工程學會轉化醫學專業委員會
上海市藥學會生化與生物技術藥物專委會
安徽省生物工程學會
浙江省生物工程學會
中國生物工程學會抗體工程專業委員會
全國衛生產業企業管理協會精準醫療分會
上海交通大學藥學院
上海市浦東新區生物產業行業協會
江蘇省生物技術協會
圣路易斯華盛頓大學健康產業俱樂部
上海歐美同學會生物醫藥分會
武漢東湖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生物醫藥行業協會
中國健康管理協會生物治療分會
中國食品藥品企業質量安全促進會—疫苗及生物制品質量評價與標準專業委員會
浙江省醫藥行業協會
廣州生物產業聯盟
上海市生物醫藥行業協會CGT專委會
復旦MBA醫療健康協會
港大復旦 IMBA 項目明博學社-醫療健康產業俱樂部
百華協會 (The BayHelix Group)
五、特惠活動
免費領票 | 生物器材網粉絲掃描下方二維碼報名,限量20張免費參會門票,先到先得!

咨詢演講/參會/參展/贊助/媒體合作:
電話:15502193791(同微信)
郵箱:
aloe.zhang@bmapgloba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