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數字病理進入中國以來,其在臨床病理中的應用不斷深化的同時,也顯現出了巨大的發展潛力。但由于數字病理仍是一項新興技術,所以,無論是其技術本身,還是和它相關的行業標準、行政法規,都成為病理人時刻關注的重點問題。
在這樣的背景下,2016年3月6日,由中華醫學會病理學專委會、中國抗癌學會腫瘤病理專業委員會組織,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病理研究室承辦的“第一屆中國數字化病理峰會”在成都召開。來自全國各地50余位資深病理專家,以及10余家國內外數字病理企業代表參會。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病理研究室,設備齊全,環境優美
會議主要圍繞了行業內最受矚目的幾個問題展開:數字病理的發展領域和方向、法律問題和信息標準化、收費和應用的運行模式等。
與會專家們對其各自所在地區的數字病理發展成果和困難進行了陳述,并針對問題提出了許多寶貴建議和意見。
其中,遠程病理做為數字病理中一個極為關鍵的應用,在會中也得到了熱烈的討論,雖然已通過該應用解決了較多疑難病理問題,但常規和冰凍也表現出了迫切的需求。另外,雖然遠程病理幫助偏遠地區緩解了病理人員缺失而帶來的困難,但是質控情況也較令人憂心。除了傳統的加強培訓的建議以外,亦有在場專家提出進行全流程質控的概念。而面對數字病理的合規性問題,目前國家推行多點執業,這從法律上保障了醫生從事遠程病理診斷的合法性,但進一步推進到醫生在診斷中權益的保障,就需要更多的正式法律法規,以及科技技術,如電子簽名等來實現。
雖然數字化病理是一個全球性的發展趨勢,但其依然是一個新興事物,哪怕是略早于中國發展的歐美國家,其目前推行的部分“行業標準”也不見完備和成熟。有與會專家認為,國外經驗只能做為參考,中國病理人須結合實際中國的情況,如從醫院網絡互聯互通、設備標準互通、圖像質量的標準評價、軟件系統的標準化等各方面,進行標準的考慮和制定。
在上午討論會接近尾聲時,第三軍醫大學西南醫院病理學研究所所長、中華醫學會病理學分會主任委員卞修武教授風趣地引用了歌詞:“孤芳自賞最心痛”,表示發展數字病理不能再處于“孤芳自賞”的狀態,而要積極地解決問題,推動行業的發展。而“第一屆中國數字化病理峰會”作為中國數字病理的破春之聲,也昭示了中國數字病理即將邁入一個嶄新的紀元。
為配合學會進行數字病理規范的基礎數據積累,華西醫院病理研究室內集中了多臺國內外數字病理掃描裝置,濱松中國提供的NanoZoomer2.0-HT設備亦在其中,供研究室進行基礎研究。
專家發言
企業代表發言(濱松中國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