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把基本要求當成最高追求
有廣告公司老板公然宣稱,該公司的目的就是讓員工賺錢,買車買房,過上小康生活。這樣的目標看上去既實際又實惠,很現實的目標。但根據這個目標,整個公司的工作氛圍如下:
公司里沒人關心每年戛納廣告界獲獎作品的風格;沒人思考大衛·奧格威的理論是否過時;沒人討論設計大師陳幼堅與靳埭強誰更勝一籌;沒人在意整個行業的發展趨勢;沒人在乎公司的作品是否比別的公司強;沒人在乎自己的水平有待提高……
公司所有人只在乎一件事:錢!公司的企業文化就是錢。
在乎錢,錯了嗎?無論是創業的公司老板,還是各個部門的負責人,再到最基層的員工,都因為賺錢才走到一起的。為了錢而工作,邏輯上沒錯。但如果你問人為什么活著?依照該邏輯,活著就為了吃飽。很實際很實惠的答案,邏輯上也沒問題,但總覺得這個答案有點脫離人的意識。
工作切忌各司其職,公司不是提款機
吃飽是活著的基礎,賺錢是工作的基礎,但不能把基本要求當成最高追求。否則,公司不再是員工共同打拼的平臺,會淪為一臺提款機。很過人抱著干一天算一天,至于公司的明天會如何,無人關心。
把賺錢當成企業文化的公司,處處充滿銅臭氣,所有人習慣性的唯利是圖,因為蠅頭小利爭執、積怨,甚至于相互指責。這是公司一種不成熟的表現。公司是成年人之間的合作,為了合作與共同的利益,所有人會本能的在工作中權衡利弊,拿捏分寸。
創意對于廣告公司而言,不僅僅工作,還應該成為必不可少的凝聚力。每個人都把盡力花在創意上,創作水平會逐步提升。尤其是大家聚在一起頭腦風暴的時候,會迸發出平常沒有的激情。創意之所以神奇,因為它有時候有除了技能之外的魔力。它為個人的生活,以及我們所面對的世界增加了一份可能性。
工作切忌各司其職
任何行業的工作人員都應該各司其職,但唯有廣告行業不能。如果廣告人員只做自己的事情,沒有碰頭會議,就不能叫創作作品,只能是簡單的流水線作業。
我覺得優秀的廣告創意人員的身上,多多少少應該有點兒魏晉時代的名仕之風,雖然談不上放浪形骸,放歌縱酒,但也要有自由精神。最起碼應該突破自己崗位的限制,涉足別的領域:文案向設計師提出設計想法;設計向文案提出文字創意理念;策劃幫AE推測客戶的真實想法;AE則向公司提出自己的戰略理念。
廣告公司的一些杰出的想法,并不來自于本職工作人員,設計可能脫口而出一句好文案,文案會用文字描述出一個好畫面。我見過前臺實習小姑娘在開會的時候,隨口說了一句話,令人拍案叫絕,創意有了。
動物交配可以繁衍后代,而人之所以比動物更高級,是因為人還可以思想交配。創意不僅是舊元素的新組合,同時也是思想交配的成果。
工作切忌各司其職,公司不是提款機
年輕的廣告人常常認識不到這一點。荷爾蒙旺盛的時候,過于自信,以為單槍匹馬就能攻城拔寨。愣頭青、使蠻力,走不少彎路。成熟后會懂得與同事合作,學會在周圍的人中汲取營養,思想上有了良性的新陳代謝,好想法也就自然而然產生了。
切記!如果一個設計師的作品失敗了,文案最起碼承擔一部分責任,因為你沒有給設計師提供好的想法。文案的創意如果被甲方否定了,AE
廣告公司、咨詢等專業公司里有一種職務叫“AE”。AE是英文“Account Exe…
也要承擔責任,有可能是你傳達的客戶信息
客戶信息是指客戶喜好、客戶細分、客戶需求、客戶聯系方式等一些關于客戶的基本資料。 …
客戶信息
客戶信息是指客戶喜好、客戶細分、客戶需求、客戶聯系方式等一些關于客戶的基本資料。 …
產生了偏差。
廣告公司的各個部門相互指責是經常發生的事情。如果一個案子失敗了,很有可能把責任推給AE,認為沒有把客戶伺候好;也有可能把責任推給創作部門。
還有一種情況:每個部門都認為自己是最重要的部門,設計部認為客戶看到的作品都出自設計師之手,所以設計比文案重要;文案覺得再好的設計都應該先有文字創意,所以文案比設計重要;而業務部認為,如果不是自己在外面跑業務,全公司都得喝西北風,所以業務部門最重要。
這樣的公司就是流水線作業,只以向客戶交差為目的,很難創作出優秀的廣告作品
廣告作品
廣告作品是指直接提供給廣告媒介發布并直接為廣告客體所接觸并對他們發生作用的廣告物質實。
總之,創意可以有一個人想出來,但執行創意落地,則需要一個團隊。這就需要管理者平衡個人與集體之間的利弊。尊重個人的想法,不等于可以單槍匹馬,逞匹夫之勇;團隊合作,也不等于扼殺個人的想法。在一個優秀的創作團隊里,個人的想法理應與他人分享,成為集體的創作元素。如果不懂得分享,再好的創意也會淪為廢品。
什么樣的工作氛圍
工作氛圍
所謂工作氛圍,是指在一個單位中逐步形成的,具有一定特色的,可以被單位成員感知和認同
最容易扼殺創意?
以我個人的經驗,判斷廣告公司的成熟與否,主要看工作人員素質
人員素質
人員素質是指一個人學識、才華、品德、風格等方面的基本素質。
。如果工作人員成熟、穩重、眼界開闊、心思縝密,那么創作出得作品一定不差。而在較差的工作氛圍中,你常常能聽到用于泄憤的言辭。
特別容易泄憤的人,能給自己找到很多似乎很恰當的理由。例如,自己是急性子,雖然情緒失控,但也是為工作著想,等等。在我看來,習慣泄憤的人,有兩點原因:其一,不成熟;其二,對同事不信任。
公司是由成年人組成的合作團隊。既然是成年人,控制情緒是最基本的素質,甚至比專業更重要的技能。在公司里,情緒失控不是個人的事情,不僅會影響自己,更會給同事帶來不悅。
公司是解決實際問題的平臺,而不是發泄情緒的地方。情緒失控往往是把要解決的問題放大。總覺得自己所遇到的問題,都因為同事不得力,所以,時常在工作中抱怨。其實,問題并沒有想象中那么嚴重,之所以抱怨是為了給同事施加壓力。
做創意當然需要壓力,但不需要額外的壓力。創意需要正面的壓力,不需要負面的壓力。
什么是正面壓力?
我要創作出好作品,應該在這個行業里做出成績。我給自己壓力,不為公司,不為同事,更不為老板,我為了我自己。自己給自己的壓力才是正面的。
什么是負面壓力?
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公司,但我只拿微薄的薪水,客戶、老板和同事都在壓榨我,我的才華會被他們耗盡。廣告是伺候人的行業,我的所有創意,都是被迫的。
正面與負面的差別,在于主動與被動。主動的人愿意與他人合作,渴望在思維上碰撞出創意火花,成就自己也成全別人。這樣的人往往會成為創意團隊的核心。
被動的人則盡量躲避與別人合作,總以猜疑的心理懷疑他人的動機。他們工作中的每一步都是被動的,因為他認為他與老板之間是剝削與被剝削階級,能偷一會兒懶,就相當于占了一份兒便宜。
工作壓力人人都有,如果把負面的壓力扭轉成正面的壓力,就會形成無窮的動力。主動工作的人數越多,公司的氛圍就越好。同樣,被動工作的人數多,公司的氛圍也就越差。創意的誕生,需要快樂、溫暖的工作環境。冷酷的辦公室政治,以及消極的工作態度,都是扼殺好創意的兇手。
人生與工作一樣,成敗都是取決于人生的態度。一個人的生活質量,總是在主動與被動之間徘徊。主動的人成功,被動的人失敗。